張女士近來發(fā)現(xiàn)皮膚上長了個小疙瘩,外科大夫給她進行了手術切除、告訴她需要做病理檢查才能知道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,一聽可能是惡性的,張女士緊張起來,茶不思、飯不想,被告知病理結果需要3-5天才能出來,忍不住抱怨,現(xiàn)在科學技術這么發(fā)達了,病理結果怎么這么慢,就不能快點嘛?
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病理科?
病理是研究疾病的根本原理,通俗的說,就是回答你手術切下來的東西到底是什么?
病理診斷被譽為診斷中的“金標準”
病理醫(yī)生被臨床醫(yī)師贊為“醫(yī)生背后的醫(yī)生”
病理醫(yī)生手上的“一支筆”有著“落字千金”的說法
那么一份合格的病理報告是怎樣產生的?
步驟:
第一步:標本固定,耗時6-48小時
標本固定的目的是保持離體的小肉肉足夠新鮮,不會腐敗,固定不及時或時間不夠,都有可能導致組織自溶或腐敗,這一條做不好,后面的步驟再好也無濟于事,再優(yōu)秀的病理醫(yī)生也難以診斷。
圖片注釋:我們都是有“身份”的,就是泡在甲醛里,味道好難聞。
第二步:取材、脫水,耗時約20小時
病理醫(yī)生將送來的標本先進行肉眼檢查,根據自己的經驗及標準規(guī)范,將小肉肉切成2.0*2.0*0.2cm左右大小的標本塊,放到包埋盒里,取完材后放在全自動脫水機中,經過15道脫水浸蠟程序處理。
圖片注釋:甲醛,普通人躲的遠遠的,病理醫(yī)師每天都與之打交道,經常熏得眼淚鼻涕一大把。
第三步:包埋、切片,耗時2小時左右
包埋好的蠟塊在病理技術的一番神奇操作后變成一張張厚度在3微米左右的薄如蟬翼的薄片貼合在載玻片上。
圖片注釋:這一關對病理技師的考驗是最大的,3微米的薄片不能有褶皺,不能有刀痕,不能切不全,也不能切過了,每天搖動切片機手柄,很多技師都有肩膀疼的老毛病。
第四步:烤片、染色、封片 耗時約2個小時
切好的片子就像一張白布,顯微鏡下看不出什么來,技術員將白片烤上30分鐘,防止脫片,然后經過全自動染色機24道染色步驟,這一張張白片就像穿上了五彩斑斕的衣服。
圖片注釋:為了讓診斷醫(yī)師看的更清楚,技術員都會用二甲苯濕封切片,這有毒的味道讓人頭痛。
最后一步:顯微鏡下閱片、診斷
病理診斷醫(yī)師都是多年工作經驗的“老大夫”,閱片診斷是常年經驗知識積累的一個過程,有時還需要結合臨床病史、影像資料、查閱相關專業(yè)書籍資料,如有需要還需補取、重切、深切、加做免疫組化、特殊染色、分子檢測等等,最后才能心中有數,簽發(fā)一份合格的病理診斷報告。
圖片注釋:這份結果決定了腫瘤的良、惡及后續(xù)治療方案,每一個病理醫(yī)師都慎之又慎。
病理科需要進行一系列嚴格而復雜的操作,而且是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,缺一不可,否則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不嚴謹都會影響切片的質量,最終影響結果的準確性。病理診斷薄薄的一張紙,卻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悲歡喜樂,你要相信,病理人一直在努力,這一份姍姍來遲的報告值得等待。
想獲得更多的健康咨詢
公共平臺搜索"臨沂市婦幼保健院"
或掃描二微碼添加關注
服務熱線:400-6090-7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