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讀書,做書香女人
說起讀書情結(jié),應(yīng)該是在小學種下的。小時候在農(nóng)村長大,教學條件差,學校里總共有三位老師,一個老師帶一個班,身兼數(shù)職,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。我的啟蒙老師叫王書連,是位民辦教師,矮矮瘦瘦的,語文和數(shù)學他還能勉強教我們,但體育和音樂,就無能為力了。于是,體育課和音樂課都被轉(zhuǎn)變成別出心裁的另一堂課:故事課。每次故事課,王老師都會給我們念一本小人書,津津有味地聽著一個個讓我入迷的故事,感覺特別開心。故事課陪伴我度過了三年美好的童年時光,從此種下了文學的種子。
后來,我們?nèi)チ寺?lián)小上四年級,雖然再也沒有王老師的故事課了,但已經(jīng)學會自己讀書。那時經(jīng)常借同學的《少年天地》、《安徒生童話》和《格林童話》等書籍看。農(nóng)忙時,獨自在家做飯,常常是邊燒火邊看書,書看得入迷了,飯卻遲遲做不熟,為此挨了母親不少責罵。由于我屢教不改,母親特別生氣,有幾次差點把我手中的書扔進火灶。
一個好的習慣被養(yǎng)成后,將會讓人受益終生。中學的課業(yè)負擔重,承受著升學的壓力,每天做不完的作業(yè),考不完的試。作為一個農(nóng)村孩子,跳出農(nóng)門的唯一途徑就是:升學。我依然利用點滴的閑暇時光,讀了很多好書,比如《戰(zhàn)爭與和平》、《傲慢與偏見》、《紅樓夢》及《聊齋志異》等中外名著就是在那個時期讀完的。初中時的每次作文課,老師都會講解我的作文,幾乎每次語文考試,我都能考第一。因為這些,我收獲了很多同學艷羨的目光,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高三那年偶遇初中的李建梅老師,和她聊了會天,她很驚訝地問我:“你語文那么好,為什么要學理科?”我無奈地回答:“為了考大學啊,大家都說理科考大學更容易。”
讀大學后,課業(yè)負擔依然繁重,但比起高中,已然輕松很多。周末休息時,舍友們或三三兩兩外出游玩或看電影,我最喜歡去學校旁邊的小書店,租書看。那時租書很便宜,薄的一毛錢,厚的兩毛錢。往往是周六租兩本書,周日下午還回去。不管是午后還是晚間,閑適地半躺在床上,旁邊杯子里的水冒著熱氣,升騰的汽霧裊裊婷婷,就著沉靜的時光,沉浸在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中,在別人的喜怒哀樂里宣染著自己的情感,異常悠然愜意。大學五年,讀了很多中國和外國近現(xiàn)代的文學書籍,甚至還嘗試著研究周易,排四柱,終因為學問太高深而放棄了。大三時經(jīng)輔導員推薦,進入學校的廣播站做編輯,同時加入了濱醫(yī)的北十字星文學社,就此算是真正找到了組織,和喜歡文學的朋友親密接觸,在文學水平上邁出了一大步,期間在《黃河文學》、學校的院報和文學社的刊物上發(fā)表了很多文章,當然都是羞于見人的豆腐塊。大四寫了第一篇小說,只給幾個室友看過,后來不知扔到哪個角落里了。
工作后,產(chǎn)科的工作異常繁忙,經(jīng)常加班加點,每天都有整不完的病歷,無盡無休,只有休息的時間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。讀書一度被擱淺了很多年,但令人欣慰的是拿起了筆,偶爾記下生活的感悟和心靈的感觸,雖然寫的不好,但也留下了很多文字。特別是近幾年,在朋友們的幫助和鼓勵下,寫了很多小說,2014年朋友幫忙出了本小說集子《彼岸花開》,中篇小說《私生子風波》在青藤文學網(wǎng)的點擊量達到了2萬多,作品入選《青藤文集》,承蒙《雙月湖》和《羅莊文學》編輯的厚愛,幫我刊登了好幾篇小說。下一期的《羅莊文學》將隆重推出張連香小說專輯,還特意請青藤文學網(wǎng)的許新棟站長寫了小說評論。
時光如水樣悄悄流逝,我也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名產(chǎn)科醫(yī)生,并且已過不惑之年。愛讀書帶給我的好處,并非文字能夠表述。它豐富了我精神的內(nèi)涵,并體現(xiàn)于舉手投足間。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困惑和苦惱,似乎都能在書中找到解脫,讓自己瞬間釋然。讀書讓我做一個平淡從容,沉靜淡雅的人,擁有一種正性的積極的精神狀態(tài),以良好的心態(tài)對待工作和生活,從而成為一個擁有正能量的人,努力做一個好妻子、好母親和好醫(yī)生。
希望大家都能喜歡讀書,多讀書,做個書香女人。
產(chǎn)科 張連香